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推广 > 悦己读书会 > 共读一本书 > 正文

第47期:十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之《南渡北归》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10-16 】

悦己读书会第47期:《南渡北归》

书评:为民族复兴保存文化种子

——来自《南渡北归》的文化自信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日本人十分清楚,要彻底击垮一个民族,除动用武力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予以摧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彻底征服。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保护和抢救平津地区教育、文化界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在眉睫——“教育为民族复兴之本”,对此振兴民族之领导者——各大学生,务须爱护,为民族复兴保存最后一批文化种子。自此,数千名师生在昆明正式组建了足以彪炳青史,永垂后世的西南联合大学。联大校训:刚毅坚卓!

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所言:“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山河,宋人之虚愿。”1937年日军大举入侵,大片国土沦陷,政府与人民流亡之西南,为第四次南渡。

本书为我们重点介绍了清华、北大、南开、同济、史语所和营造学社里面高手如云的大师们。有“不观王国维之学问,不知大师之大,高山之高”;有“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而使那时候的青年学子怀着无限景仰的梁启超”;“眼光远大的爱国精神是李济先生一生从事学问,从事事业的特色”;蔡元培审时度势,提出了“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

一般来说,大师的标准是:一、必须具有中国文化全部知识;二、必须具备正确和精密的科学研究方法;三、熟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果;四、愿意和学员亲近,接触,热心指导,期其于最短时间内学到丰富的知识和治学方法。

由傅斯年撰写的《东北史纲》第一卷于1932年11月在北平出版,以大量的史实所列四项理由否定了日本妄倡邪说者的鬼话。证明东北原本是我们中国的郡县;我们的文化种族和这一块地方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中国学者经过长期努力得出的学术成果,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的文明既不是西来,也不是东来,它就起源于这个具有无穷创造力和光荣历史的伟大民族本身。

战争一旦开始,蒋介石从未表示他要接受日方所提的和平条件,中国乃至于全世界直到今日,仍不知道蒋委员长在八年抗战期间一柱擎天的力量。

1938年10月30日至12月上旬,宜昌大撤退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类人员总计150余万,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两万吨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质。一批现代化的钢铁厂、兵工厂和纺织厂,在山河破碎中又于长江上游大后方相继建立起来,为中国政府组织反攻和夺取整个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知识分子们亲眼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上层的奢侈浪费。因此,蒋介石作为国民党政权的象征和中心,1943年后期已失去了中国知识分子阶层的信任和忠诚。

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固然因为众多学术水平甚高的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亦与西南联大办学方向和精神密切相关。西南联大的八年,最可贵的是敬业和团结精神。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西南联大三校之间均如此。梅贻琦校长特别提醒师生:“中国现在的确是到了紧急关头,凡是国民一分子不能不关心的。我们做教师做学生的,最好最切实的救国方法,就是致力学术,造成有用人才,将来为国家服务。”

大多数学生较为理性平和,在穿越饱受战乱的祖国山河后,深切感到自己的学习空间与时间,是散布在祖国各条战线上浴血奋战的将士所赐。遂珍惜每一寸光阴去用于读书学习。

书友们,我们今日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理应学习西南联大精神,不断提升各自的人品,有家国情怀,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踏踏实实致力于学术研究,承担起社会职责,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做一个有用人才。(悦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