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与历史变迁、民族特性、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推广绿色收粮储粮技术应用,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粮食类院校,我校学子在粮食的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方面都获得了良好的知识储备。粮食的储藏、加工、运输,一代一代中国人在天地间升起烟火,依食而变,智慧灵动。
在寒假来临之际,图书馆特举办“粮在旅途”系列之冬藏计划活动,旨在通过对家乡、父辈们针对粮食储藏、加工、运输历史、方法的采访、记录和走访中,对粮食有更多的了解,对粮食安全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我们珍贵的滋养。
一、活动主题
“粮在旅途”系列之冬藏计划
二、活动时间
2025年1月13日至2025年2月28日
三、活动对象
河南工业大学全体师生
四、举办单位
图书馆
五、活动内容
1. 金句“粮”言:妈妈的唠叨
冬日蒸腾的水蒸气、火红的年画、噼啪的鞭炮,构成了红火的烟火味。食养正气,随手可得的平常食材,蕴含着健康的奥秘,离家求学,饮食不讲究的你,是否还记得父母“烦人的唠叨”?不管是常常挂在嘴边的五谷杂粮,还是饮食清淡少油少辣,回到家的你,通过普通的食材,得到了什么样的小幸福?
2. “粮”辰美景:家乡的记忆
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殊的加工方式,带来了多种多样独特的小吃、年货。小吃,浓缩了一地风土人情,成为别致的记忆符号。你的家乡,你的父辈们,用自己的智慧,用朴实无华的粮食创造了哪些刻在你骨子里的小吃?
3. 越冬囤“粮”:父辈的智慧
伴随着文明的不断前行,新材料的发明、发现与应用,粮食的存储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漫长的历史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天时地利、粮食特性,更多地为一个大家庭存好生活下去的“底气”,中国人发明出了独特的储藏工具和储存方式。你的家乡,你的父辈是怎么越冬囤粮的呢?
六、活动形式
可通过记录、走访、摄影、绘画、手工、视频等任意形式,表现家乡、父辈们针对粮食储藏、加工、运输历史、方法的介绍,通过各种形式的记录,展现中国人的个性与智慧。
七、作品要求
1、作品要求图文并茂、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无错别字等常识性错误,文字说明不低于200字;
2、参赛者需确认内容可公开,一旦参赛视为内容可以公开展出;
3、参赛作品不得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4、作品保证像素和清晰度,格式为PDF或JPG。作品可以进行前期处理(饱和度、对比度、曝光、阴影等),提高图片美感,但不能加logo、水印、修饰性边框,影响作品内容。文字部分须为PDF格式;
5、参赛作品仅提交电子版,文件内含参赛作品图片、相应文字的PDF版本和报名表
粮在旅途活动报名表.xlsx,文件夹以“学院+姓名+学号+联系方式+活动名称(金句“粮”言/“粮”辰美景/越冬囤“粮”)”命名,以压缩包的形式发送至邮箱tsgxx@haut.edu.cn。
八、奖项设置
活动将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九、其他事项
为了方便交流,参赛者可以加入以下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