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推广 > 悦己读书会 > 共读一本书 > 正文

第59期 :《皮囊》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11-13 】

悦己读书会第59期:《皮囊》

简介:

  《皮囊》是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长篇散文集,记录了他与故乡、家人、好友的故事。“每一篇都是一颗催泪弹。”前半部分写的是阿太、母亲和父亲,是作者的原生家庭,故事一拉开就极富张力。书的后半部分,写的是生活在小镇的张美丽、两个阿小、文展和厚朴,是影响到作者成长的外在环境,是抹不去的生命底色。作者写阿小、厚朴、文展,并非是为了以他人的失败突显自己的成功,黑狗达身上有着和他们每一个人,包括前文的亲人们的相似之处,在两个阿小身上,他能看到小镇渴望大城市的缩影。本书写家庭,堪称精品;写童年事,引人拍案或扼腕;写点滴感悟,让人共鸣。

书评1 :

阿太——用皮囊享受灵魂。

  “肉体是拿来用,不是拿来伺候的”故事的开头,当阿太母亲去世,她并没有想不开,一直忙来忙去的干着自己的事情,并且亲眼看着尸体进入火化一声都没有哭并且斜着眼看着那些哭的人们,后来阿太解释说“因为我舍得”。因为阿太觉得她母亲死去是一种解脱,别再让所谓的肉体去折磨自己的灵魂,因此阿太舍得让自己的母亲去解脱,并且不屑于那些因为虚伪而哭的人们。

在阿太九十二岁的时候,因为从屋顶摔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所以哭了,之后想站起来走路发现自己走几步又摔倒了……椅子支撑,坐在门口一整天等“我”的身影,总觉得坐在她身边有种莫名的安宁和踏实。这段阿太终究败给了年龄,她的皮囊就此用不了,只剩下仅有的灵魂。我们可以重新思考一下,到底应该怎么活着?

书评2:

    《皮囊》,带着淡淡悲伤情绪的真实的书。言其悲伤,缘其人物结局之黯淡;言其真实,缘其与己生活之重叠。

    名曰皮囊,何为皮囊?一具拥有情感温度的肉体,借书中所言便是,或温暖、或逸乐、或疼痛、或脆弱、或可耻的皮囊。何以披着皮囊行走世间?答: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安居于内,拖着我们的躯体缓步前行在羁旅路上。然,心有欲,又如何不沉溺于欲望的漩涡之中呢?书中阿太对此看得最为透彻: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欲望,欲望有时是我们的内心追求,它是我们生活的动力。但,当欲望过度膨胀成虚无幻象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很容易将人击垮,比如厚朴,最终失去与现实相处的能力并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实,书中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是因欲望而败的。张美丽获得社会认可的渴望,厚朴打破规则的渴望、文展、老家阿小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他们的渴望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却还是败给了现实。而他们心的灯火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起起灭灭,永远睡去亦或微弱地闪烁着。我们不去妄自评价他们的人生,毕竟渺小与伟大总是相对而言的。诚如蔡崇达所言:“偌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我总会觉得自己要被吞噬,觉得人怎么都这么渺小。而在小镇,每个人都那么复杂而有生趣,觉得人才像人。”也许我们只是芸芸众生里的细小纤尘,也许我们是世界的重要主角,不论如何,我们都可以书写自己人生的华美乐章。披着皮囊去远航吧,心会为你指引方向。

书评3:

    《皮囊》中执意要盖房子的母亲,因病残疾的父亲,在重症病房的一个圣诞节,为父亲的灵魂而奔波的母亲,另类的张美丽,同名的阿小,名字来源于英文的厚朴,这一个个人物形象,仿佛像放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闪过。他们的生活或好或坏,他们的结局或喜或悲,都带动着我的情绪起起落落。在 “母亲的房子”这篇文章里,好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个母亲这么执着,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孩子想想。可那是爱呀,那是一位农村妇女用自己笨拙的方式爱着她的丈夫。这爱没有轰轰烈烈,却也震撼人心。张美丽,一个美丽又善良的人,可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她就是叛逆的代表,是放荡的代名词,是被人唾弃的祸害。其实,有些恶意,不是他人的可恶,而是这个人本身的嫉妒。而两个阿小,一个不甘平庸却又无所作为,一个自恃高傲却又心有自卑。他们走上了人生的不同道路,却都没有到达自己想去的远方。而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一篇--厚朴。他心有天地,可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于是,他的人生便越走越偏……

    蔡崇达的《皮囊》里,有的是对他成长中有所启发的人,造就了他步步达成目标的人生; 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一个方向,一条道路。

书评4

    《皮囊》是蔡崇达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回忆性的重温了亲人和朋友,可以说是人生的一次情感写生和镌刻。读《皮囊》这本书,若是只作为旁观者,便无法完全体会到作者文中所描述的酸甜苦辣。因为这是一本记述日常的书籍,他的情感需要品咂。当你把自己放在书中,当成这个家的一部分时,各种复杂的情感也许会一时全部涌入心头。这时候,你也许能够对这本书多一层理解。

    《皮囊》这本书带给我很多细碎的感动和感悟。其中我觉得对我最重要的是加深了我对死亡的理解。当读到阿太去世时,我有些意难平,因为我们很容易把阿太和我们自己的亲人联系在一起。但仔细回味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了《阿甘正传》的一个片段。阿甘的妈妈虚弱的躺在床上,阿甘端着药走进房间问她的妈妈:你怎么了。妈妈很平静地说:我要死了。我的时间到了。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我不知道,但我注定要做你的妈妈。我就尽力做好。这句话让我宽慰不少。这与阿太说的话也有些相似。阿太死前说: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一脚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皮囊》就是这样一本书,于平凡之中给你不平凡的感动。

书评5:

爱家乡,爱家人

——《皮囊》读后感


一、皮囊

    皮囊无疑就是健康的身体。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儿,还关乎上上下下的家人。作者的父亲偏瘫后,他们的家快塌了。首先是“父亲”因为突如其来的打击,不甘心,不接受。脾气坏透了,爱发火。而且都是冲着老伴儿发火。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看到作者一家对“父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从生活上到精神上。作者一家人相亲相爱,已经做的很好了。无奈,病体缠身——病人异常痛苦,必然导致其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健康,这就是不给他人添麻烦了。

二、人无精神不立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父亲”病倒后,家由坚强的“母亲”顽强地支撑起来。独自经营小加油站,打理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言传身教中,一双儿女也非常懂事,跟着照顾“父亲”。作者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重任——一家之主。他在学校好好学习,踏踏实实地成长,成才,立业,成为这个风雨飘渺之家的希望所在。不管人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齐心协力,就能“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母亲”自从嫁给“父亲”,始终爱他,尊敬他,支持他。因为“父亲”的梦想是盖房子,“母亲”就记在心里。年复一年,“母亲”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个梦想,好让“父亲”不留遗憾。生命本来没有意义,全在我们赋予它意义。“母亲”坚定不移盖房子,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建好了房子,也活出了有尊严的生活,还给子女树立起奋斗不止的榜样——这是一笔很好的精神财富!作者的“母亲”营造了良好的家风,足以代代相传,幸福美满。

    “母亲”嫁给“父亲”是媒妁之言,属于先结婚后恋爱。她一生爱“父亲”,包容他,信任他。他们白手起家,有了房子、孩子……长年累月的朝夕相处中,既然增进了解,又加深感情,最终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白头偕老。怕什么疾病来势凶猛,担心什么生离死别——都不能使他们忘记彼此的音容笑貌,情深意长!

    这辈子,媳妇(先生)就一个!(悦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