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推广 > 悦己读书会 > 共读一本书 > 正文

第60期:《汤姆叔叔的小屋》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11-20 】

悦己读书会第57期:《汤姆叔叔的小屋》

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哈里特·比彻·斯托的代表作。小说发表于1852年,作者用犀利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控诉了罪恶的奴隶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饱受苦难的黑奴--汤姆叔叔的生活历程,以及他身边的人的遭遇。该书不仅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其及受其启发而写作出的各种剧本,还促进了大量黑人刻板印象的产生,这些形象在当今都为人们所熟知。譬如慈爱善良的黑人保姆、黑小孩的原型、以及顺从、坚忍并忠心于白人主人的汤姆叔叔。最近几十年来,书中的这些消极成分,已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反奴隶制工具”的历史作用。

书评1:

《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作者通过两条线为大家揭示了奴隶制的残忍、罪恶、毫无人性的本质。一条就是书名提到的汤姆叔叔,另一条就是上文提到的即将携子出逃的伊莱扎和其丈夫乔治。

汤姆叔叔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宁愿被卖也不愿逃走,虽然他逃跑比较容易,因为汤姆叔叔随身携带着可以自由行动的通行证。汤姆叔叔对自己的主人非常忠心,他告诉怂恿他逃跑的妻子克洛说,如果把他一人卖掉可以帮谢比尔老爷摆脱困境,那他宁愿自己被卖掉。汤姆最终和预期的一样被黑奴贩子黑利带走了,汤姆可以说是幸运的,在被运往拍卖地的穿上,结识了一位非常纯真、善良的小天使:伊娃。伊娃的父亲圣克莱尔先生为了讨女儿开心,花重金买下了汤姆,在圣克莱尔的家里,汤姆叔叔确实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

这本书描绘的就是汤姆叔叔被卖后直至死亡的所见所闻所经历,以及伊莱扎一家逃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经历。

我们应该一心向善、善待他人,同样要自尊自爱、爱护自己所爱之人,不管处于什么境地都不要轻言放弃,努力过、尝试过、奋斗过才可以无愧于己、无愧于家人,就如书中的乔治·哈里斯和伊莱扎。 (马迪)

书评2:

《汤姆叔叔的小屋》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被称为是引发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全书围绕奴隶制度的罪恶与不道德而展开,引人深思,如果你想了解美国的奴隶制度,该小说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品是时代的反映。首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给了她创作的灵感,斯托夫人(1811-1896) 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美国文学家,废奴主义者,她曾在辛辛那提住过18年,在那里经历过一段逃亡生活,这为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其次,他的家人都是积极的废奴主义倡导者,她自然地成了其中之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的大环境,19世纪30年代,奴隶制度是一项深受保护的制度,尤其在美国南方各州,当时四分之一的南方人拥有奴隶,奴隶主占有着大部分的财产,更明显的是在19世纪中期,美国通过了一部法律《逃亡奴隶法》,用法律的形式禁止协助奴隶逃亡,违法者将受到法律惩处,同时,对逃亡者与自由黑人的权利给予限制,可以说,奴隶制度的发展是日益“欣欣向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斯托夫人对黑奴的悲惨生活深表同情,她决定把自己所闻所见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这部小说就诞生了。

在小说的末尾,谢尔比的儿子乔治少爷,来寻找汤姆,却不得不接受汤姆已被勒格里打死了的现实,他很悲痛,回到家中他解放了名下的所有奴隶,奴隶们却不愿离开他的庄园。他说:“你们可以不离开我,庄园里仍然需要许多人来工作,主宅里也需要佣人,可是你们现在都是自由人,按我们的约定,我为你们的劳动付报酬。还有一点益处是,一旦我负债,或者我死去--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你们不会被别人抓去做奴隶。”以这样一种方式结尾,给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安慰。其实可以看出,作者借乔治少爷之口,某种意义上为废奴制度指明了方向。(黄琛)

经典语录:

1.生命之花初绽,死神就已到来。世上幸存之人,请勿悲伤哭泣。

2.人们不是希求绝对的正确,而是希求其所作所为,与世上其他的人大体差不多而已。

3.真正悲伤过的人都是心存善念的。

4.最长的路也有尽头,最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接清晨。

5.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

6.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7..好一颗流星在夜空里划出银亮的线条,就像在探寻着世界里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