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推广 > 悦己读书会 > 共读一本书 > 正文

第65期:《青春之歌》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04-15 】

悦己读书会第65期:《青春之歌》

 

书目简介:

    《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的经典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学生的爱国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命历史的经典叙事。

书评1:

  林道静是个苦命的孩子。在旧社会,道静的生母被有钱有势的“父亲”霸占。虽然道静的诞生给母亲带来一丝丝欢乐,但是很快,“父亲”一家又生生拆散了这对相依为命的母女,道静的生母硬生生被逼死!“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幼小的道静从此受尽了养母的虐待。只因为道静貌美,养母打算将她许配富贵人家,才让她上学。后来,道静考取了北师大,却不能再读书,因为她是养母的“财产”,先得嫁人。道静第一次奋起反抗,永远逃离家门。

  当时的旧中国哪有穷人的活路啊,道静遭遇贫穷、欺骗、绝望,差一点也像生母一样一死了之。万幸的是,她先后得到了余永泽、卢嘉川和江华的爱情。特别是卢嘉川和江华,与道静志同道合,他们给道静送来温暖,言传身教帮助道静迅速成长,使其成长为一名英勇的共产主义战士。

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愿看到新文化运动发展为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运动,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适用性,顽固坚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1919年7月,他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放肆嘲讽“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胡适承认,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人不要被马克思、列宁“牵着鼻子走”。他还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中国问题要“根本解决”的主张,是“自欺欺人的梦话”。

    历史地看,论争不是坏事。在争论中,扩大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推动了进步青年去认识、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余永泽紧紧追随胡适,而道静则开始如饥似渴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他们就此分道扬镳。

    2021年3月,习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教育界委员时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道静在寻找个人出路的过程中,看到国家的出路所在。她毫不犹豫地投入轰轰烈烈的救国救民运动中,将自己的命运和千百万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青春之歌》生动地保存历史,再现历史,描写出许多英雄人物壮烈牺牲的场景,读起来令人痛彻心扉。为什么革命先辈能做到视死如归?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时间固然是个体的,但更是社会的。人的时间说到底是社会化时间,人在生产中为自然的、个体的时间赋予了社会意义。这种时间观,使时间和生命摆脱了低沉消极的基本面貌。人通过自身的能动活动,把自己“写入”时间里,从而成为时间的积极运用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时间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整体拓展了身体存在和生命存在的限度,从而使基于孤独个体的生命叹息转化为宏大的历史过程。

    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他们身上彰显出来的不畏强敌,不惧牺牲,舍身取义,为国为民的伟大精神永远不朽!

“要找个人的出路,先找民族的出路。”这就是卢嘉川、许宁与青年同伴们对出路问题的思索和回答。道静为了理想走出家门,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她被革命的火光照耀,被理想的灯塔引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宝贵的青春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要向着壮丽的未来而进步,要竭尽全力为社会做贡献。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悦玉霞 )

书评2:

    说起青年,我们总能想到几个关键词:热情、张扬、理想主义……青年是不畏挫折苦难的乐观者,是满怀激情的实干家。在本书中,卢嘉川等人坚定不移地以游行示威的方式向国民党、帝国主义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表达自己抗日的决心。他们明知道有被捕、被杀害的风险,却依旧义无反顾地走上街道,呐喊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期望通过这些改变愚民的思想,改变当局统治者的思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多一点问题,少一些主义”也许是保全自己的好法子,可是当四万万群众身陷囹圄之中,当国家兴亡未定之时,一点点的星光都是希望。所以这些最能接受新思想,对国家最抱有希望的青年们,站了出来,充当民意抒发与沟通的桥梁。所谓青年乃国之栋梁,莫过于此。

    受益于科技发达,经济繁荣时代的我们,虽不用像以往那般辛苦付出,但也理应思考我们存在的现实意义,在有限的时间里唱出属于我们的青春之歌。(刘冬琴)

书评3: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通过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一大批学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有人说:一本好书,是文化的积淀,智慧的显露,语言的精髓。所以,只有多读有益的书,才能增强自信心,更加勇敢顽强,才会使自己拥有一对永不折断的翅膀。人,总是要一天天长大的,任何人都回避不了这个事实。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长起来,因为成长需要勇气。现在大多数的青少年怕辛苦,怕麻烦,怕失败。甚至遇到一点小事,就有了轻生的念头。看看林道静坎坷的一生吧,她不屈于平凡,与遭遇作斗争;她不怕艰苦,拥有自己的思想与理想,并为之奋不顾身。

    林道静一生的感情经历也像她的革命之路一样坎坷。林道静在杨庄邂逅了她的第一次爱情。在杨庄小学为摆脱校长要把她送给鲍县长做妾,她不得已投海自杀,却被校长的堂弟余永泽救起,给了她活下去的支撑。余永泽对爱情很真诚也很专一,悉心照顾林道静,但他的偏狭、自私,导致了他与林道静人生目标和追求的分裂。后来她遇到了卢嘉川和江华,他们两个分别指引和引导了她的革命之路,他们都是林道静革命道路的推动力,促使林道静成长为一位“革命女战士”。最终,江华成为了林道静的最后一个伴侣。

    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那是一代代革命先烈用鲜血换取来的,他们用鲜血谱写新的历史,他们用鲜血浇灌大地,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勇于扛上历史的重任;学习他们即便一路蹒跚,却坚持勇往直前。(马迪)

书评4:

    林道静是一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变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革命典型,地主阶级出身,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的教育,生母的悲惨身世及异母的非人虐待,使她有可能成为革命战士,然而历程又是十分艰难的,其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苦闷彷徨阶段(出走)。林道静为抗婚而离家出走,幻想到社会上寻求个人出路,然而残酷的现实使得林道静只能以死抵抗,这表现出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真实写照。

    第二,追求探索阶段。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思想启发下,林道静毅然与余永泽决裂,走上了革命道路。

    第三,成长阶段。在革命斗争中,林道静不断地改造旧我,铸造崭新的灵魂,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

    在这三个阶段中,林道静主要经历了三次决裂。第一次是为了寻求个人的解放,与封建家庭决裂;第二次是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封建阶级决裂;第三次是为了整个民族的解放,与旧我决裂。

    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说明了:当代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民族命运联系起来,才可能有个人出路。激越青春,民族危难,革命战争,坎坷爱情,造就了坚强、隐忍、富有理想和追求的林道静。(黄琛)

书评5: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值得人们用美好的言语去讴歌的。这些天,我就读了一本关于青春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为读者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主人公林道静,为了反抗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子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林道静虽是大地主家庭出身,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她不仅为个人主义命运做挣扎,也为拯救危难的祖国奋斗,却又一度遭到打击--自杀未遂、教书被逐、爱情不如意、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打击,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她没有选择放弃,不放弃自己的理念与命运,不放弃对党的向往。这样不服输的大无畏精神,令人敬佩。

    林道静是不幸的,她出生在那个年代,可她又是幸运的,她遇到了知音。她的青春有奋斗、有激情、有意义的,今天的我们更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青春散发光芒。(朱梓琼)

经典语录:

1:人在痛苦的时候,是最容易回忆往事的。

2:生活的海洋,只要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那么,总不会把你沉没。

3:枝头汪着湿润的绿色,温暖的阳光下,几株碧桃含苞待放,空气是醉人的清新馥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