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阅读推广 > 悦己读书会 > 共读一本书 > 正文

第78期:《多余的话》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3-15 】

悦己读书会第78期:《多余的话》

简介:

《多余的话》收录了瞿秋白同志生前发表的多部文章。其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瞿秋白在被敌人逮捕之后,在狱中写下的告别这个世界的文字,读来令人动容。 第二部分是瞿秋白在年轻的生命中写下的对于生活的种种感想。 第三部分,收录了瞿秋白读书生活中的作品。 本书是对于瞿秋白同志生前作品的一次回顾,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对内部斗争的痛心和自己不做叛徒的决心,值得我们深思。

书评1:

有两种喜爱,一种是由于对一个人的兴趣,进而来找他的作品来读,后续甚至会爱屋及乌地爱上它当作品;另一种是首先毫无防备地爱上一个人的作品,渐渐地对这个人产生兴趣,然后去刻意了解这个人。对于我来说,瞿秋白属于前者。

“你们在斗争中勇猛精进着,我可以羡慕你们,祝贺你们,但是已经不能够跟随你们了”。“近年来感觉到这一切种种,很愿意回过去再生活一遍”。“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瞿秋白懦弱,“没追求”的真实到让我敬佩,有多少人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堂而皇之的说,自己所求不过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不争不抢,平凡度余生?很少吧。现在的主流价值观是要学会像狼一样搏斗,去追名逐利,那么佛系的人必然要内心足够强大,才能不活给别人看。

我不爱他是中共革命领袖,却独爱他是富有革命情怀的知识分子。一部《多余的话》仿佛是中国的忏悔录,让我看到了更立体的瞿秋白,也让我感同身受。我也是一个没多大追求的人,只想要平凡的一生,不争不抢。一个温暖的小窝,一条狗,一个爱我的人就够了。物质可以不富裕,但是灵魂一定要丰盈。没事出去旅行,看看书,观观电影,听听音乐,足矣。(张其航)

书评2:一颗难得的“读书种子”

《多余的话》是瞿秋白烈士就义前在福建汀州狱中所作。他真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生命只能按周计算的困境下,仍能不卑不亢,慷慨赴死,在刑场上说“此地甚好”--真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啊!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能成为“读书种子”是极少数人的福气,需家境殷实。读书人都是按照传统的私塾教育,严师出高徒,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在《多余的话》里,作者情绪低落,不停地进行自我批评,读来正所谓亲者痛仇者快。1935年8、9月,国民党“中统”主办的《社会新闻》部分刊载了这篇《多余的话》。然而,当自己的同志读下去,则是见字如面,字字滚烫--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五四运动”中,瞿秋白做了“政治领袖”,加入了李大钊等人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2年底,我们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等去苏联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时,瞿秋白已经是共产党员了,他担任陈独秀的俄文翻译,跟随陈独秀回国,如饥似渴地吸收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上有相当的进展,形成新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呕心沥血地撰写大量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编辑《新青年》,影响深远,功勋卓著。从1925年到1931年初整整五年,瞿秋白当了中国共产党领袖。那个白色恐怖时期,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脱离了党组织,而瞿秋白却勇敢地坚守岗位,执行党的决议,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仅累垮了身体,还为国捐躯,可歌可泣!

我们了解一个人,不光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虽然瞿秋白反复自我批评--“始终不能够克服自己的绅士意识,我终究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士。”那都是出于对亲爱的党的最深沉的爱。瞿秋白就义时共产党还是很年轻的党,缺乏经验,有失误勇于自我纠错,刀刃向内。

鲁迅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瞿秋白确实了解鲁迅,尊重鲁迅,赞扬鲁迅!“杂感的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成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他的特点是更直接的更迅速的反应社会的日常事变。”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大家都不像要做青年的新的导师,而诚实的愿意做一个“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却是鲁迅。他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瞿秋白和鲁迅的伟大的友谊,使我们更加了解瞿秋白烈士--修养有三宝:淡定、仁慈、自省;处事有三宝:认真、负责、担当;人心有三宝:真实、善良、宽容。

毛泽东1950年于《瞿秋白文集》题词:“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脑子想问题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遗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们,有益于人民的事业,特别是在文化事业方面。”(悦玉霞)